本网讯(通讯员 李婧雯/文 韩笑龙 徐琴/图)为大力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号召,于3月精心策划并推进了一系列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“雷锋月”系列志愿活动,通过校园实践、社区共建、公益帮扶等,引导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责任,用行动诠释担当,绘就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青春画卷。
学思践悟,文明新风润校园
3月9日,全院34个班级同步开展“传承雷锋精神,践行青春担当”主题班会。通过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,观看纪录片《雷锋的微笑》、分享身边好人好事等形式,将雷锋精神具象化。辅导员带领学生逐条解读《文明校园倡议书》,发起签署行动,覆盖师生1000余人次。
次日,人工智能学院组建“实训室焕新小队”,利用专业清洁设备对11间实训室进行全面维护,清理公共区域杂物,规整实训器材。活动中,志愿者刘少博感慨道:“擦亮的是设备,点亮的是匠心。”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从课堂传递至实践一线,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角落。


青年聚力,共绘志愿新蓝图
为进一步展示优秀志愿者的动人风采,弘扬志愿服务精神,3月24日,学院举办首届青年志愿者圆桌会议暨五四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。通过“服务时长统计”“项目创新性”“服务满意度”三维度评选出多名优秀志愿者。
青协指导老师回顾了2024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并部署了2025年工作规划。她希望学生不忘志愿服务初心,传递温暖,汇聚能量,让校园充满温情和大爱;深化校社联动、拓展帮扶领域;主动拥抱AI智能时代浪潮,推动“专业+”志愿模式,结合设备维护、技术科普等学科优势,打造特色创新项目。


社区共建,携手织就暖心网
3月10日至24日,人工智能学院先后组织40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,聚焦居民公共需求,开展专项服务。在清江山水社区开展的“清扫家园”行动中,志愿者完成12个单元楼道杂物清运,显著改善社区环境;以金地格林东郡社区为阵地,实施趣味课堂,发放亲子阅读指导手册,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;联合中宝绘公司深入循礼社区,打造垃圾分类双线宣传,有效提升分类知晓率。学生累计服务时长逾百小时,校社联动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模式获得街道办特别表彰,实现社区需求与高校资源的精准对接。


爱心接力,千里温情一线牵
3月24日,人工智能学院“大手拉小手”志愿服务队联合筑梦公益行-童益相连,组织20余名志愿者在操场开展“微光成炬向阳而行”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。活动分为线下摆展和线上宣传两部分。线下志愿集市活动吸引了多名师生热情参与,大家捐赠了文学典籍、童话绘本、科普读物,这批爱心物资已经过严格筛检、分类打包,满载着学校师生的关怀启程。线上制作电子DIY明信片,为远方的留守儿童送去真挚的温暖与深切的关爱。传统捐赠叠加数字创意,让善意有了“双向奔赴”的温度。


人工智能学院“雷锋月”累计开展活动15场,参与师生140余人次,服务总时长300小时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,提升服务能力,让志愿服务的“实践学分”转化为青年成长的“终身财富”,共同推动校园志愿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。
责任编辑:徐敏